晚饭后在小区内溜达炒股平台配资,总能看到这样扎眼的场景:
70多岁的奶奶追着4岁的孙子喂饭,感觉端饭的手都在抖,孙子跑一步她趔趄一下;
电梯里总是有腰都直不起来的爷爷,背着沉甸甸的书包,而身边七八岁的孙子空着手在旁边玩手机。
看到这样的场景,只想说一句:这哪里是带娃啊,这分明是老人在“硬抗”啊!
现在的年轻父母总说“没办法,工作太忙、经济不允许,只能靠老人帮忙带娃”,可大家有没有想过:当老人的精力、体力和认知都跟不上孩子的成长节奏时,所谓的“帮忙”是真的在帮忙,还是在悄悄耽误孩子呢?
展开剩余81%超过这个年龄,就别再让老人带娃了
对于孩子而言,6岁是人生路上的一个关键分水岭,特别重要。
因为6岁之前,是孩子建立安全感、养成规则意识和行为习惯的黄金期。老人带娃的经验相对丰富,他们有耐心、懂包容,能够给孩子更多情感上的字样和陪伴。
但6岁之后,大部分孩子都会进入小学,开启“社会性发展”的阶段。从这一年开始,他们需要接触更复杂的人际关系,周围的老师、学生和同伴都不像幼儿园时候那么简单。
更重要的是,孩子需要学习更系统的知识,他们需要独立的思维去思考问题、解决问题。这个时候,很多老人的经验主义反而会成为枷锁,很明显不符合6岁以后孩子的成长理念。
给大家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,会更理解为何6岁后要老人退出带娃大军。
6岁前孩子吃饭慢,老人会觉得他还在上幼儿园,会追着喂、哄着喂,觉得吃饱才是最重要的事情;但6岁之后还这个样子,孩子可能很难适应小学生活,连饭都吃不完,怎么能整理好书包,规划好时间呢?
老人带娃的时候难免会“隔辈亲”,恨不得把之前对子女的亏钱都弥补在孙辈身上,导致他们过度保护孩子。如此一来,就剥夺了孩子试错成长的机会。
那么问题来了:过了6岁,就真的不让老人带娃吗?平时工作太忙,根本无瑕接送孩子,更别说做饭了,难道就真的让娃自力更生吗?
关于这个问题,其实一直都没有特别标准的答案。毕竟,每个家庭的实际情况不一样,没办法统一方法,只能说按照自己的家庭寻找最好的解决方案。
如果真的需要老人帮忙带娃,那父母要明白一件事:老人带娃不是什么原罪,因为老人的出发点是好的,这一点最好不要怀疑,不然容易诱发“家庭大战”。
老人帮忙带娃的前提,是父母要守住三个底线
第一个:明确规则
还是那句老话:“带娃是情分,不带娃是本分”,本来带娃就是父母的事情,老人能够花时间和精力帮忙,纯粹就是情分。
所以,父母要和老人统一战线,一起守住教育的红线。原则性问题,父母和老人都不能退让,双方要打成一致,奖惩有度。
考虑到老人会忍不住溺爱孩子,父母要提前和他们沟通:吃饭必须做餐桌、大人必须道歉、自己收拾玩具这些事,务必不能妥协。
第二个:及时补位
老人帮忙带娃已经很累了,毕竟他们的体力和精力都不如年轻人。这个时候,父母也要让老人适当休息,给他们一些喘息的空间。
很简单,白天老人带娃,晚上下班之后的时间,就由父母接受带娃的事情。不为别的,培养一下亲子间的感情总是好的吧?要不然以后孩子只跟老人亲。
年轻父母和老人的观念肯定不一样,可以趁着跟孩子呆在一起的时间,教会他们更多科学、先进的理念。
第三个:适当放手
一定要让老人明白,他是孩子的亲人,不是孩子24小时的保姆。很多老人对孩子太好,恨不得事事都有回应,这是不对的。
私底下要和老人商量,不要事事都替孩子做,这样很容易养出好吃懒做又自私的娃。正确的做法是适当放手,孩子能自己做的事情,坚决不替他做。
哪怕孩子做得慢、做得差,也不要让老人插手。成长阶段,孩子需要很多犯错的机会,这样才能积累成功经验。
写在最后:老人带娃是没有办法的事情炒股平台配资,父母可不要将它当做免责牌。带娃是家庭的头等大事,全家人一起齐心协力,才能养出更优秀的孩子,绝对不是一个人的功劳。
发布于: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联富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